top of page
南丫島古稱博寮洲,是香港第三大島嶼,其Lamma得名來自1760年英國水手亞歷山大.達爾林普來港時用葡語地圖導航誤讀而成。又此島位香港南方,狀似樹椏,於是以音意雙譯得來。
南丫島島民生活可追溯至遠古。據考古發現最少在青銅時代,即公元前約3800年時已經有人在島上生活。
現時南丫島有兩個主要聚居地——榕樹灣和索罟灣,它們都位於島的北面。這裡極富漁村特色,因此設有很多海鮮酒家。遊客可乘搭連接中環和香港仔的渡輪前往。因為這裡容易抵達,又可感受大自然的純樸和諧,故此近來越來越多人來遊覽漁村。又由於島上禁止興建逾三層樓的建築物,亦無繁忙交通,僅有少許單車和鄉村車輛行駛,彌漫波希米亞島的簡樸氣息,因此也吸引不少藝術家和音樂家聚集。其中周潤發就是在榕樹灣橫塱村長大,其親友至今也仍在經營海鮮餐廳。
南丫島有三大地標建築——山地塘、香港電燈的發電站煙囪和大風車風力發電站。山地塘是島上最高的山峰,達海拔1158英呎,登上者除了能飽覽壯觀景色,亦可欣賞奇形怪石。香港電燈的發電站煙囪和風力發電站遠觀雖比較突出,但未必合各人口味,可旅遊局也將之認定為景點之一。
南丫島南方有的是一片清幽荒野,和幾條古樸的小村莊,須步行或坐船才能到達。其中深灣更被發現有青銅時代人聚居的遺跡。現在這裡是綠海龜的出生地,故漁護署便將之列作「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」,並在每年6月至10月間禁止內進,避免威脅海龜在海灘繁殖。
假日來到南丫島,遊客可先到榕樹灣閒逛一番,從家樂徑前往索罟灣,沿路欣賞發電站和海岸景色,到洪聖爺灣泳灘暢泳,最後來到索罟灣享受一頓海鮮晚餐才乘船離去,作為旅程的美妙句號。

南丫島歷史
bottom of page